选准项目 创新业态 激发动力 湘潭县产业扶贫结硕果

发布时间:2020年10月19日       来源:      阅读:72次

     2014年,湘潭县共有省定贫困村28个,建档立卡贫困户16944户43822人。截至2019年底,2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,贫困发生率由5.41%下降至0.22%,所有贫困户有望年底前全部摘帽脱贫。

     6年的扶贫攻坚战中,湘潭县坚决落实中央、省委、市委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在这一系列措施中,发挥关键作用的首推以产业扶贫为主要抓手的造血式扶贫,产业扶贫不仅增强了贫困户自主增收脱贫的能力和动力,更为贫困户找到了一条稳定、持续的致富之路。

       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各不相同,但脱贫的难度均在于缺乏资金、技术、合适的增收项目和市场,这些摆在脱贫路上的“拦路虎”不仅成了贫困户自主增收脱贫的障碍,也使他们失去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动力。

       为扫除这些脫贫路上的“拦路虎”,增强广大贫困户的自信心和自主脱贫的动力,湘潭县先是通过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、树立身边典型、以点带面等多种方式营造氛围;其次是精心选派1.2万余名干部驻村帮扶、结对帮扶,尽锐出战,实现驻村帮扶、结对帮扶全覆盖;三是为贫困户找准突破口,因人施策、因地施策,使绝大多数贫困户找到了合适的增收项目和途径。产业扶贫需要产业带动,产业带动需要实施主体参与。湘潭县根据县内产业发展现状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,坚持选准选优产业扶贫项目:一是通过科学选择扶贫产业类型有效规避风险产业,通过竞争性立项、评审和公示机制精心选择一批龙头企业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。二是分级实施产业扶贫项目,将产业扶贫项目分为县以上专项项目、乡镇专项项目、村级产业帮扶项目、其他产业扶贫项目,所有项目明确由乡镇统筹管理,既确保帮扶产业契合当地实际,又使各级产业扶贫项目帮扶对象不重复。三是全面整合产业扶贫资金,全力支持扶贫产业项目发展,仅今年就已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000余万元,其中产业扶贫专项资金4788万元,新增投放小额信贷及贴息4300万元;实施产业扶贫项目622个,其中县以上专项项目30个、乡镇专项项目120个、村级产业帮扶项目322个、其他产业扶贫项目150个。为避免出现项目在、效果显,项目撤、成果消的情况,湘潭县坚持创新产业扶贫业态来巩固脱贫质效,通过几年的积极探索,湘潭县创新性地实施了“一亩田脱贫”“ 立华扶贫农场” “园区+”“湘莲全产业链”“空中农业”五种产业扶贫业态,全面巩固和拓展产业扶贫成效。其中,“一亩田脱贫”模式示范推广带动贫困户1300多户增收脱贫;“立华扶贫农场”模式建成高标准鸡棚400座,帮助贫困户1000余人实现增收;“园区+”模式吸引各类经营主体110余家参与扶贫产业,帮扶贫困人口5000多人次;“湘莲全产业链”模式吸纳贫困户就业5000多人,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;彭老倌“空中农业”模式带动贫困户2000余人发展养蜂产业,人均年增收1200元以上。要巩固扶贫脱贫成果,关键还在贫困户本身,在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。为此,湘潭县坚持扶志与扶智结合,他们的具体做法是:扎实开展“一月一主题”结对帮扶走访,全面动员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;充分尊重群众意愿,按照“一户一策”的原则,协商制定产业扶贫计划:通过培养一技之长,推动贫困户直接参与产业扶贫项目,有效提高再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;通过扶志与扶智相结合,增强贫困户自力更生、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目前,全县依托槟榔、湘莲等地方特色产业,已建设扶贫车间39家,提供就业岗位1200余个,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。为有效规避产业、项目风险,从根本上消除返贫隐患,该县出台了《湘潭县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实施办法(试行)》,设立产业扶贫风险防控基金、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共2750万元,对非主观原因或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发展扶贫产业失败的贫困户,依程序给予风险补偿。积极推广农业保险,在生猪、湘莲、水稻等领域落实农业保险投保金额3700万元,做到应保尽保。按照县包乡(镇)、乡(镇)包村的原则,在乡村两级配备了1560名产业指导员,对扶贫产业进行技术指导,以降低生产风险。广泛发动企业、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,仅今年上半年县内消费扶贫总额达3551万元。